中國國際廣播電臺副台長夏吉宣在招待晚宴上致辭
  原標題:第六次“中美對話”研討會在華盛頓閉幕 何志平呼籲中美傳媒共建第三條絲綢之路
  國際在線報道(記者 郭勝昔):由中華能源基金委員會主辦的“中美對話(六):新型大國關係與傳媒角色”研討會7日在美國華盛頓國家新聞中心閉幕。來自中美兩國的20多名傳媒機構代表和學者,圍繞中美關係和傳媒角色展開了坦誠的交流。中華能源基金委員會常務副主席兼秘書長何志平表示,傳媒對話是舒緩和解決國際衝突的不二法門,呼籲兩國傳媒合作共同建設21世紀的新絲路,以真實、準確、全面、客觀的報道促進兩國人民之間的溝通和交流。
  在第二天的討論中,中國國際廣播電臺副台長夏吉宣、上海文化廣播影視集團有限公司黨委副書記王建軍、《環球時報》英文版副主編陳平、新浪網副總編輯周曉鵬、人民網副總裁唐維紅、鳳凰衛視美國有限公司總裁吳曉鏞,以及來自美國新世界電臺、《外交政策》雜誌、伍德羅威爾遜國際學術中心、哥倫比亞大學、賓夕法尼亞大學、西北大學等美國新聞機構和知名學府的專家學者展開了對話,分別探討媒體在國際關係、國家形象、政府治理,以及跨文化傳播中的角色。
  在閉幕發言時,何志平指出,導致中美關係起伏的主因,歸根結底是核心價值的差異,不過他認為,東西兩套價值觀並非互不兼容,相反,它們能夠互相補足、互相充實、互相完善,及長遠而言,是可以持續發展下去的。把東方和西方價值結合,才能展現多極現代性的全球情勢。
  何志平強調,傳媒間的對話與合作對增進兩國人民的理解非常重要,但是除了闡述各自的立場,只有當雙方都願意聆聽對方的立場,嘗試接納和理解對方的權利和困難,對話才具有真正的意義。他表示,西方要真正理解中國的想法,就首先要成為一個“中國人”。也就是說,西方只能透過換位思考,從中國的角度出發,才能夠真正瞭解中國。與此同時,中國人由於謙遜的性格和文化,過去可能不太習慣公開表達自己的想法,但在全球化的今天,中國應該更加主動地接觸外界,透過對話讓外界瞭解中國的真實想法,這就需要開展更多更深入的公共外交。
  何志平說,追溯歷史,中國人曾經先後建立了兩條絲綢之路,在二千年前的漢朝,張騫出使西域,開拓了第一條絲路;在15世紀,鄭和下西洋,開闢了第二條絲路。兩條絲路連接中西,促進了兩地文化和貿易的交流。現在,為了更好地促進中美兩國的相互理解,他呼籲兩國傳媒攜手合作共同建設一條21世紀的新絲路。“這是歷史上的第三條絲路,代表了中國第三次向西方文明敲門。這條現代的新絲路並非海上或陸上通道,也不會實質上連貫兩地,而是透過負責任的傳媒網絡,以真實、準確、全面、客觀的報道促進兩國人民之間的溝通和交流。”
  另悉,論壇主辦單位中華能源基金委員會於同日晚上舉辦了一場招待晚宴,超過二百名來自中美兩國的媒體單位、商界團體、政府部門和學術機構改革的領袖前來參與,一同祝賀中美對話(六)論壇的完滿成功。當晚菜式名稱也是別出心裁,例如“百花齊放”、“繽紛世界”、“貫徹始終”、“甘如飴”、“萬流同歸”等,菜單以具有中國特色的明信片為設計概念,並作為紀念品送給每一位出席晚宴的嘉賓,寓意推動中美兩國之間的恆久友誼、相互學習、相互理解、全面合作和共同繁榮。
  1
  人民網副總裁唐維紅在會上發言
  伍德羅·威爾遜國際學術中心基辛格中美關係研究所所長戴博教授在會上發言
  原中國駐津巴布韋及南非特命全權大使劉貴今在招待晚宴上致辭
  中國中央電視臺北美分台高級顧問羅禮賢先生在會上發言
  中國駐美國大使館公使陸慷出席招待晚宴
  論壇現場,探討媒體在政府治理、跨文化傳播、國際關係,以及國家形象中的角色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ruornapvnb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